发布作品

登录

大势研判: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乳业的机遇

睿农会 2023年05月30日

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万亿,同比增长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同比下降0.2%,从零售业态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3%、3.7%、3.5%、0.2%,百货店下降9.3%。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其中食用类商品增长16.1%。shi-ye-toutiao.cn

2022年12月,国家全面放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历经三年的“新冠疫情”从政策层面结束,市场进入恢复通道。

01

宏观经济环境简析食业-头条

2022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经济进入低速增长。
首先是消费,受疫情影响,居民对收入预期降低,消费意愿减弱,出现下降现象。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在所有消费中,食品烟酒人均消费7481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30.5%。
随着2022年12月份疫情的防控政策放开,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消费迎来复苏局面。与之相对应的是生产供应的全面启动,经济整体向好,居民收入也逐渐提高,带动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提升。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居民收入略有增长,但消费出现了分化,城镇居民消费量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日常食品类消费非但没有减少,而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中国消费者在大宗消费方面(比如地产等)需求下降明显,而对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则是增长态势。
其次是投资,国家在投资的方向上出现了分化。基于2022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制造业集群,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意图,1-12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其中电器机械制造业投资增长42.6%,酒、饮料等制造业投资增长27.2%。1-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2%,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7.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7.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8%。
2022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853.7亿人民币,增长5.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9.7亿美元,约1450亿元人民币,增长3.3%。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通过对高新技术、基础制造业升级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强化国内实体经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通过对外的投资,在欧美国家“逆全球化”的潮流中,走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双赢,获得增长。
投资的增长,对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扩大国内的需求提供了基础的条件;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强化新基建和发展实业经济,为未来国内经济的良性发展打好了基础。
第三是进出口,在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面对多重压力,克服困难,规模再上台阶。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2.0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
这些增长主要得益于:
一是加大了和东盟等国家的合作。其中东盟国家进出口6.2万亿,同比增长15%;欧盟进出口5.65万亿,同比增长5.6%;美国进出口5.05万亿,同比增长3.7%。
二是“一带一路”带动的增长。2022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达到13.8万亿,同比增长19.4%,可以说是创历史新高。
三是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为进口贸易提供了条件。
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低速阶段,而高质量增长正在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要求。什么是高质量增长?就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增长;不是追求速度,而是追求结构变化,提高科技含量。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就需要通过创新,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进而达到品质提升、效益提高的目标。

02

宏观环境变化与机会

2022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转折性的一年,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是人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从年龄构成上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14.9%。
从数据中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出生率下降,人口总数减少;二是老龄化人口增多,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降一增”,反映出中国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消费市场将出现结构性转变。
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到了婚育年龄阶段的人群推迟结婚;二是结婚后推迟生育;三是不婚不育的单身群体扩大。这些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特征、消费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为消费市场中的细分类的产品提供了机会。
老龄化人口增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通过控制出生率,来减轻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导致新出生人口逐渐减少,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二是生活条件提高之后,人口的整体生命延长,老龄化群体增多。如何去满足老龄化群体的消费需求,需要企业通过洞察不同区域、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特点,开发适合他们的产品,提高销售,进而获得发展。
人口结构的变化,促使企业在经营方面必须要做出调整。
首先是对目标消费群体需求的重新定义。比如城市中,更多的单身群体;新阶段的宝妈群体;老龄化的空巢老人等。
其次是营销方式需要重新梳理。营销即传播,当下的新媒体成为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如何让目标消费者看到、感兴趣、购买,这是企业要发展的新能力。比如:抖音,既是娱乐平台、也是电商平台、还是信息平台,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抖音官方数据显示,其日活用户已经超过6亿,这是巨大的人群集聚地。
二是城镇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城镇化率达到65.22%,同比去年末提高0.5%。
从国家的相关政策看,城市群战略的确立,提高了城镇化的速度。2006年,城市群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央的文件中,2013年以来,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经批复的城市群有19个,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已批复的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了83%的人口,创造了88%的GDP,其中城镇人口达到84%。
城镇化率的提高,使人口迁徙成为常态,当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其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为消费市场的增长带来了机遇。
而城市群则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对于企业来说,城镇化是其产品升级,调整结构的最佳市场。我们知道,市场是由人口、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构成,城镇化使人口更加集中;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城镇人口的收入水平较高,也就是说消费能力较强;而消费意愿则是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你的产品,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提高品质,打造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的购买,从而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跃迁。
三是双循环。2020年5月,国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及中国发展战略的需要而确立的战略。“双循环”有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把内需放在首位,国内大循环是主体;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局面。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有14亿人口,这是巨大的内需市场,但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较高,所以,消费潜力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国内大循环,本质就是扩大内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变革,通过创新、高质量供给,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
我们认为,国内大循环对于企业来说,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机遇把握,获得发展。
一是品牌重塑。要用新时代消费群体的眼光来打造具有独特价值的品牌,使之能够满足当下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赖感。
二是国潮文化。国潮的本质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对本土品牌的信赖,而中国元素、中国风格所具有的审美特点,也是年轻一代所认同的。
三是创新品类。在市场同质化竞争下,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品类创新,才能够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进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两个特征:
一是积极扩大消费,不仅仅是国内消费,更是走出国门,通过出口获得增长;二是加大开放力度,不仅是引进技术与资金,更是把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也投出去,进而产生价值。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充分抓住历史机遇,才能够在历史大变局中立足脚跟,与时俱进,才能够建立基业长青的企业。

阅读2608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食业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

好文章,值得鼓励

好文章,值得分享

相关文章

用户
反馈
APP下载
云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