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为什么越来越难熬?
联商网 1周前
2020年以前,身边人如果加盟了一家便利店,那绝对是实力的体现。
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一大批便利店加盟商都快要抑郁了。
高租金,高人工费,并没有换来高销量,高毛利。
反而因品牌方过度压货、门店客流下降,不少
便利店加盟商正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甚至有的人为了完成合约拿到押金,即便是月月亏损,也要咬牙坚持。
与此同时,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大多数城市便利店的饱和度在3000-9000人/店区间,距离达到成熟市场阶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截止到2022年底,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接近30万家。
而据日本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月,日本国内共有约5.7万家便利店。
当然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国土面积来看,中国都有较大的优势。
但事实是,当我们的便利店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时,这个零售业态却日渐低迷,在《2023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中,中国便利店平均单店日营收入从5297元下滑到了4794元。
我们不仅要问,中国究竟需不需要这么多的便利店?
与布局全国加油站的易捷便利店不同,大多数本土便利店品牌都以区域品牌为主,而一些在本地区域发展成熟的品牌也开始尝试跨区扩张。
而711、全家、罗森这些国际便利店品牌也依托加盟商进军全国市场,这几个在日本发展成熟的品牌,很轻松地就能站稳中国市场,因此拥有更大的区位选择权,也能进入核心商圈。
30万家便利店,也因此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在上海,一个十字路口可能遍布3-4家不同品牌的便利店,似乎方便了消费者,但却分散了门店的客流,也会加速便利店的竞争。
但在二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便利店的对手是夫妻店和没有形成规模化连锁的社区店,后者虽然没有完善的供应链和体系化的管理,但因为更接近消费者,且更具有人情味,所以能够很好地生存。
虽然按照人口覆盖率,中国便利店依旧具有很大的空间,但事实是在多元化的零售体系下,我们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便利店。
比如方便快捷的线上购物,便宜实惠的直播购物,以及售后稳定的电商平台,再加上线下社区超市、大卖场、折扣会员店、新零售等等,都为消费者提供了全天候立体化,可选择的购物渠道。
这是日本甚至欧美国家无法比的。
据日媒报道,拥有5万多家便利店的日本已经趋于饱和,因为优势门店区位越来越少,同时运营成本增加,以至于不少门店通过减少营业时间和开发迷你店来解决。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30万家便利店是否也接近饱和呢?
按照之前的数据,我们是以人口覆盖为测算依据,但却忽视了除了便利店我们还有更丰富的线上线下渠道。
可能真的不需要那么多。
除了门店数量之外,目前便利店所面临的的问题就是缺少差异化竞争。
在日本,便利店的核心并不是卖货,而是提供日常服务,从售卖日用品到水电支付、打印、收发快递、送货上门、甚至金融服务。
但在中国,大多数便利店扮演的是卖货的角色,也就是小型的超市,虽然一些品牌连锁店也提供无线网、免费开水、雨伞租赁、充电宝等服务,但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吸引力。
相反,那些开在社区门口的夫妻店或者非连锁的品牌便利店反而能够提供快递收发、送货上门等服务,并且因为搞定了小区居民,而更加具有粘性。
虽然中国品牌连锁便利店的核心优势是拥有超级供应链,并且能够提供鲜食服务,满足上班族的早餐和午餐。
但在外卖的冲击下,便利店的鲜食服务也没有了优势,除非特别赶时间或者对其中某一款食物很感兴趣,不然大多数白领都会选择外卖。
中国便利店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品牌商和经销商也依旧将便利店作为新品投放的前沿。
2017年-2020年之间,网红冰淇淋一直是便利的香饽饽,而一些区域冰淇淋品牌也将便利店作为产品迅速走红的分销网点之一。
像椰子灰、双黄蛋、桃气这些网红冰淇淋产品都是通过便利店让年轻人知道的,同时高端冰淇淋也能够在便利店站稳脚跟,因为来这里的都是白领年轻人,便利店的品牌和门店区位,帮助品牌筛选出了精准的消费群体。
除了冰淇淋,饮品和休食也非常喜欢便利店,尤其是饮品,像无糖茶饮、NFC果汁、咖啡、气泡水、低度酒这些畅销品类,都依托便利店的渠道开枝散叶,来到消费者面前。而在冬天,便利店也通过烤肠和关东煮吸引消费者进店,在今年自动烤红薯机也成为便利店的标配。
在中国大部分城市,便利店还接入了O2O系统,成为即时零售场景中的重要一环。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便利店还是以产品为王,用门店区位的便利性换价格。
也就是说便利店的产品价格可能会偏贵一点。
但消费者似乎不买账,尤其在雪糕刺客事件出现后,高价位雪糕几乎无人问津,而便利店大多数雪糕价格都在中高价位,因此在2023年的夏天,便利店不得不通过促销来降低冰淇淋的库存。
而随着零食折扣店的大量出现,对便利店来说又是一次冲击,尤其是作为零食折扣店的品牌引流品,价格要比便利店便宜一半。
其实在城市,按照便利店现有在状况,很难应对来自其他渠道的挑战,因此中国便利店其实需要的不是数量上的突破,而且单店服务能力的提升。
这里的服务不是卖货,而是能够为周围500米-1000米的范围提供便利性的服务,比如临时的休息场所、彩票发售、电影票取票、公交卡售卖、城市地图指引、部分非处方药的售卖、社区团购等服务。
甚至是搭建自己的私域会员体系,为精准消费者提供无法拒绝的服务和活动,吸引到店消费。
虽然便利店看的是整体供应链和选品的能力,但单店的坪效也非常重要,因为供应链是品牌方的事情,而单店的营收则是加盟商生活的来源。
我们需要便利店,但不需要那么多的便利店,因为在当下,我们购买产品的渠道非常多,便利店并不是必选项。
所以便利店的竞争不是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和整个渠道的竞争,毕竟在日本便利店的品牌也就那几个,但在中国,登上榜单的就有100个品牌,再别说那些没有上榜的个体便利店。
所以我们可能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便利店。
来源:全食在线
作者:李青林
阅读1578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食业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
相关文章
-
抖音双11热销品牌榜TOP50丨数读5大营销趋势:叙事、短剧、平替、科技、管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抖音电商的发展及其五大营销趋势,揭示了内容电商的带货精髓和品牌叙事的重要性。同时,文章分析了短剧创意、平替经济和科技溢价等现象,提出了新的营销策略和消费趋势。
数字营销微刊 1649阅读 1周前
-
实战指南丨什么样的团队执行力,才会让业绩爆发式增长?
沟通漏斗理论指出,个人表达的信息在团队沟通中会逐渐减少,最终影响团队的执行力。为了提高团队执行力,有效沟通有4个步骤:注意、了解、接受、行动。另外,沟通效率可以通过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法准则和质的准则来提高。有效沟通对于员工和管理者都非常重要。
商业家 1652阅读 1周前
-
美宜佳:3.3万家门店,日均开店10+
美宜佳便利店是中国大陆领先的便利店品牌,截至今年8月,其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33000家。文章指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美宜佳新增了超过一千家门店,平均每日新增超过十家门店,继续保持每年净增三千至四千家门店的强劲势头。美宜佳在广东市场的布局尤为广泛,拥有超过1.8万家门店,并在省外布局1万多家门店。此外,美宜佳的发展速度惊人的快,从2007年开始,其开店速度甚至可以形容为“快得要飞起来了”。美宜佳的底气除了惊人的门店发展速度,还有雄厚的实力和充足的现金流。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美宜佳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随着市场的不断下沉,美宜佳等本土便利店品牌仍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
食业家 1156阅读 1周前
-
品牌30讲之27 | 品牌简史:一文读懂各大品牌理论,理解品牌本质与规律
本文介绍了在20世纪50-70年代,大众传媒垄断话语权,广告权威性十足,影响力巨大的时代背景下,品牌主要靠传播形塑,品牌的本质就是知名度,而名气就是销量的现象。同时,文章提到口碑在现代消费心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广告与品牌、产品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约翰·华生的实验,证明了人们认知的品牌和产品事实不是一回事。最后,文章提到了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和定位论等品牌传播理论,探讨了品牌在传播时应该理性主导还是感性至上的问题。
空手 1203阅读 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