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登录

上海饮料“分级”:“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大都是A级以下”

联商网 2周前

这可能是改变中国饮料市场格局的“前奏”——紧跟新加坡、欧盟的步伐,从今年开始中国饮料行业也开始试行“饮料分级”了。

3月底,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其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级别共分为ABCD四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情况,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推荐程度逐级递减,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标识。食业-头条

shiye-toutiao.cn

消息称,今年将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级标识。

尽管目前该分级标识只是试运行,但业内人士指出,“分级制,无疑能更直观、更容易让消费者理解饮料成分,它其实是将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结合科学、人体需要,转换为公众听得懂的语言,这有利于消费者更直接地作出消费判断。”食-业-头-条

奈雪的茶试点启动“营养分级”标识shi-ye-toutiao

图源:小红书@饮料菌shiye-toutiao.cn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这个分级标识一旦大规模试行,将会对饮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以当前标准判断,在饮品市场中那些流行饮料产品,将会获得怎样的分级标识?

01shiye-toutiao.cn

除了纯水与纯茶外,没有饮料能得“A级”shiye-toutiao

依据上海公布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信息,选择了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四个纬度来作为分级标准,或主要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中提出针对肥胖人群的目标,糖和脂肪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标识中2项成分与糖有关,2项成分与脂肪有关,这或是标识研制的内在逻辑。

总而言之,糖少的、不用甜味剂的、脂肪少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少的,就是AB级的产品。

基于此标准,品饮汇对照饮品行业中的即饮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乳饮料等主流品类的代表性产品,看看它们成绩如何?shiyetoutiao.cn

由于饮料是一款“口感为王”的快消品,因此加糖增甜,以及脂肪的加入,能刺激消费者的口感“极乐点”,给人留下更快乐的情绪感受,因此市面上大部分经典流行饮料含糖量并不低,还有的会加上乳脂成分。食业头条

而按照分级标识中非乳源性糖的含量标准和脂肪含量标准,就足以让一半以上的含糖类饮料降档到C级甚至D级。shiyetou-tiao.cn

品饮汇整理了32款市场上的经典流行饮料,发现其中只有东方树叶、让茶、茶小开、茶庄日记4款无糖纯茶饮料因为“无糖无添加”符合A级标识标准,有6款符合B级标识标准,有17款符合C级标识标准,还有5款属于D级标识标准。

换句话说,当前流行饮料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饮料都属于C/D级标识。shiyetoutiao

但问题来了——当我们发现这个表格中,NFC果汁类因为果糖含量高就只能划到最低分级D级?含乳类饮料因为总糖与脂肪含量并存,也无法得到高分?含有天然代糖成分的气泡水,已经成为水替饮品了,为什么不能拿A级?

据上海疾控中心阐释,“营养选择”标识分级的原则在于看饮料的“短板”——四种元素分级中,选取最低等级作为最终分级。打个比方,一杯不含任何脂肪和非糖甜味剂的纯茶,在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三种元素中都被分为A等级,但如若含有糖,则视含糖量最终落得BCD等级。

这个分级还特别指出,不使用非糖甜味剂的才能是A级。意思是,只要用了代糖,就不能是A。可能是因为之前关于代糖的一些争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的饮料分级版本则使用的是“正负分机制”,有坏东西便扣分,有好东西便加分,因此最终的分级是更复杂的加加减减之后的结果。shiye-toutiao

以NFC果汁产品为例,在上海的分级标识标准中,果汁因为其含糖量高,在扣分机制下,往往不能获得分级系统的优先推荐。但在欧盟的版本中,果汁含有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牛奶含有蛋白质、钙质等营养成分,在正负分机制下,往往能“找补”出一个还不错的推荐位次。

02

分级标识不是“束缚”,而是创新“驱动力”食-业-头-条

事实上,上海饮料分级标识目前仅按照脂肪含量、含糖量等指标来做了量化分级,其实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品类的产品定位、饮用场景、消费者需求等变量环节,导致最终的结果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简版式”的标准化分级符号。

比如,针对健身与运动人群,糖分对机体有益的能量补充;针对少年儿童人群,一定量的脂肪也是有益于身体发育……食业-头条

因此,品饮汇认为,上海的饮料分级具体到消费者个人,在不同消费场景和消费心态下,是有其主观消费意愿和偏好的,分级至多只能起到提醒作用。

当然,在饮料分级之后,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企业从单纯追求口感和堆砌营养成分的开发思路中解放出来,转而追求更健康更绿色的饮料。企业、经销商朋友也应及时地了解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情况,更好地进行产品调整和优化,并针对不同消费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类营销。

但另一方面,分级制一旦推出或者普及开来,对食品饮料行业影响巨大,所以标准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就很重要了。分级分得好,能给消费者提供重要参考,分级分不好,则可能会误伤企业。

首先,在食品饮料行业,新的研究层出不穷,新的结论不断推倒或修正旧的结论。如在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到,倡导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不过基于最新的研究,甜味剂的安全性具有争议,因此在上海版本的营养选择标识分级中,含有非糖甜味剂的饮料无法被A级推荐。

这一点就说明分级标准的完善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在市场中验证其标准纬度、标准方向的合理性、科学性,才是对行业、对消费者更负责的做法。

其次,配料和营养成分表所提供的信息远远比“分级”更加全面、准确。但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理解有一定的知识门槛,未来如何引导消费者花精力去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才是最关键也最难的地方。

阅读4226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食业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

好文章,值得鼓励

好文章,值得分享
用户
反馈
APP下载
云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