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登录

从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到新国标出台倒计时,预制菜产业进入发展“大时代”!

新食材 02月10日

2024年1日,据媒体报道,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消息一出,引发行业极大关注。
回顾发现,2023年是预制菜政策利好的一年,相关政策、标准等频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拉动84家概念股持续走强,市值飙升。在市场、政策和标准的三重作用下,预制菜产业正迎来发展的“大时代”。

1

政策扶持增强 产业发展提速shiye-tou-tiao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布局预制菜产业赛道,争先抢滩预制菜,而政府也对预制菜行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发展,推动当地预制菜行业发展提速。首次进入中央文件,政策扶持进一步增强。2023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第十九条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级别政策文件,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鼓励各地方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区域经济的有力抓手。

2023年214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

从预制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各省份将预制菜发展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上至中央层面,下到省级层面,都已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提升至新高度。预制菜产业已不仅单纯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而存在,更是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广东、山东、河南、广西等省还份明确将发展预制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码预制菜。

除此之外,20237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二十条通知,对发展预制菜产业及促进餐饮消费做了更细化的指导。通知明确提出,作为扩大服务型消费的重要环节,鼓励、支持、并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这是预制菜产业继年初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后,再次获得政策端重点扶持。专家分析,随着政策文件出台,未来整个预制菜产业将会迎来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行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预制菜产业融合优势,推动产业振兴。

2

有标可依 地方/团体标准频出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依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包括 4 大类标准:通用标准(15 )、产品标准(809)、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4)和检验方法标准(513),另有107项被替代(拟替代)和已废止(待废止)标准;4大类标准有机衔接、相辅相成,覆盖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

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629日,全国共有135项现行预制菜相关标准,其中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90项,企业标准37项,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标准化进程。此外,据新京报对60款广义预制菜统计发现,有51款产品分别按照已有细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执行,共涉及标准16个。还有9款对产品中的不同原料分别执行对应标准。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现存有效、经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有164个,加上一些企业标准,总数近200个。shi-ye-toutiao

以河南为例,《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重点任务第一条就是建立标准体系,其中指出,河南要加快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同时,《河南省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链行动方案》提出,要逐渐完善预制菜产业链标准体系,2025年要制定发布预制菜团体标准40个以上,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10个以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个以上。由此可见,预制菜标准几乎数不胜数,不同食品类别的预制菜,实施安全控制是有标可依的,缺失的是国家标准。

3

食安事件频发 国家标准待出台

2023年以来,校园食堂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事故频发。江西一高校学生在食堂的饭菜中发现了疑似老鼠头的异物,官方最初的通报称,这个异物是鸭脖,但“鼠头鸭脖”事件仍引发社会广泛质疑和关注。不久又出现“学校食堂调料罐中发现老鼠”“浙江一中学食堂吃出蟑螂”等校园食品安全问题。20237月,“90%的预制菜工厂会淘汰”的言论火爆全网。“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将预制菜行业推上风口浪尖。

一时间,预制菜不安全、添加剂滥用、隔夜剩菜等充斥在各大社交平台,关于预制菜的安全性和规范化生产,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更早之前,曾因“科技与狠活”,预制菜被众人质疑,部分消费者认为预制菜是以次充好、不遵守食品安全法生产的不合格、不健康产品。

预制菜在中国不缺品类,不缺产量,最缺的是品质、品牌和标准化。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优胜劣汰,品质是企业生产和生存的底线,只有真正做到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当下,尽管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层出,但仍需企业自主遵守。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分析,消费者担忧的主要原因还是预制菜行业整体上缺少一个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专门的生产标准。再加上预制菜行业本身壁垒不高,容易引发企业一拥而上,各种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标准规范不足,研发创新不够等,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顾虑。要让消费者放心地接受预制菜,监管层有必要尽快制定对应的预制菜国家标准和规范,并且对于行业乱象加以监管和整顿。同时,还应该畅通投诉或者申诉渠道,让广大群众对于行业进行监督,助力预制菜行业更好、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阅读3335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食业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hiyetoutiao2020@163.com

好文章,值得鼓励

好文章,值得分享

相关文章

用户
反馈
APP下载
云交会